分析|冬储即将启动!何时才是“抄底”良机?
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肥料冬储时期,所谓冬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来年春播用肥做准备。人们认为到了真正用肥时,肥料会跟随供求关系的紧张而大幅涨价,所以当冬季用肥需求不大,生产企业又尚有存货时,经销商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内将肥料进到仓库,来年春播时转卖给农民。“冬储”跟生产种植一样,按照节令,周而复始,形成自然的流转规律。
那么,怎样的范围是合适的价格区间?何时应该下手冬储?行情涨落又遵循着怎样的规律?都是需要农资人根据多年来的行业经验,或近些年行情涨落形势来理性判断的。本篇内容旨在通过往年冬储经验分析,和今年肥价的跌落情况,以及明年肥价预测进行综合整理,以期为农资同仁做好今年冬储提供一些思路。
密切关注影响冬储的主要因素
影响冬储的因素,摆在首要位置的肯定是政策因素,国家给的种粮农资补贴也好,化肥价格调控机制也好,职能部门是否会介入化肥储备,都会大大影响到肥料的价格和农民用肥的积极性,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冬储获利的的几率就大,很可能会形成热储局面。其次是肥料的出口情况,也是影响冬储的主要因素。
再者作为尿素的原材料,煤炭、天然气的价格和供应,直接影响化肥产量,更是影响冬储的重要因素。环保限产、天气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尿素消耗量、经销商冬储状态等等,对冬储数量、冬储价格影响很大,值得大家密切关注。
今年肥市行情波动情况概览
1-2月:春季肥料价格继续维持高价位波动,但频率会逐步减小,周期会延长,能够看到趋于平稳的状态。
3-4月:原材料价格开始出现新的波动,看似要涨但实际还是无法再创新高,复合肥价格表现稳定。
5-6月:原材料价格出现上调趋势,企业将进行年度中期政策调整,价格政策将以发货和保底为主,随行就市。
7-8月:氮磷钾原料受国家和内循环供需规律压力,原料价格(进口钾肥除外)将出现一次断崖式的下滑,复合肥将在低价位启动秋季市场,市场操作较为顺畅。
9-10月:国际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小幅上扬为主,但幅度不大,对2022年冬储会有一波较好行情。
11-12月:价格将持续回升,冬储政策和销量可以有所收获,也可以利用短时间的上升空间收复失地,北方区域(含东北四省)可以安排好冬储,与经销商共同构筑明年春季用肥大计。
(价格资讯来源于营销咨询机构)
青岛营销咨询机构首席专家刘卫国预测明年市场情况时,他指出,2023年三大原材料的市场行情波动放缓、幅度变小,复合肥可以依据市场变动及时调整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经销商备肥积极性有所提高,配合度将有所好转,市场操作会比较顺畅。总体来说,明年肥市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基本行情,肥料企业终于可以收复心情,按照企业发展和市场规律进行操作了。
去年冬储信心不足
今年冬储抓住机会
去年的肥料行情基本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由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加上肥料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种植节奏被打乱,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真正用肥前,完全无法真正形成订单,经销商对市场信心不足,冬储的积极性较低,各企业冬储政策以打款计息、价格随行就市为主流。因此去年的冬储较往年同期来说,时间上更晚,数量上明显减少。到今年春季用肥时,以客户的订单再进行采购下单为主,市场上价格一度高涨,供求关系较为紧张,如果去年冬储做好相应准备,这一局面可能会乐观许多,这也是做好冬储的意义所在。
除了保证旺季化肥供应外,通过冬储来获利,更是经销商看重冬储的根本原因,如何在较低的价格储货,再以较高的价格卖出,获取利润,离不开经销商的独到眼光。今年肥料价格一直不太稳定,在7-9月有部分厂家和经销商还出现了亏损现象,就当前形势来看,目前国内肥料价格相对稳定,窄幅波动为主,国际市场价格难以预测,小概率会出现上扬,但幅度不大,这对今年冬储来说是一波好消息,大家一定要视市场情况,灵活掌握好机会,进行冬储,万不可盲目冬储。
一位做了15年的化肥业务员的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复合肥冬储价格大概率不会高于去年,冬储抄底的时间在元旦前后。如果合作的厂家有好的政策,可以提早进行冬储;如果没有好政策,建议山西、东北观望一段时间再冬储,河南可以少量进行冬储。
通常来说,进入10月份之后,部分地区复合肥冬储会陆续启动,随着企业预收开始,冬储行情会逐渐明朗,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全国磷复肥会议召开后,冬储市场将会大面积启动,除了关注下游备货情况这一重要推进因素外,大家更应多关注原料方面的波动情况。
目前来说,冬储的大规模启动尚待时日,今年能否形成热储局面?欢迎大家踊跃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