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不忠诚、女儿远嫁、仨儿子早逝,第二位“蒋夫人”被逼成躁郁症
民国战火纷纷,动乱不堪,却也东西交汇,思想时尚,听闻民国爱情浪漫,却也十有九悲。
蒋方良和婆婆宋美龄比起来,她在人们眼中似乎永远是沉默,安静。她被认为是“最没有声音”的“第一夫人”。蒋方良性格内敛,沉默寡言,敬重长辈,即使宋美龄离台赴美,蒋经国当选为“总统”,她贵为“第一夫人”时,出于对宋美龄的敬重,她也拒绝人们称她为“蒋夫人”。
生于微末,爱于贫困
蒋方良原名芬娜,生于国外的叶卡捷琳娜堡,自幼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长大,因父母是前沙俄贵族,因此被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关入劳改营中,本该是父母掌中小公主的她不得不过早地面对生活的艰苦,她在那个时代渺小而又不值一提。
十七岁时,作为机械厂女工的她结识了化名为尼古拉的蒋经国,此时蒋经国被怀疑是国外间谍,下放机械厂受人监督,承受着背井离乡的思念之愁夹杂着生活的苦闷,他逐渐觉得唯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稍稍缓解。
芬娜的出现无疑是蒋经国心中的一道光,她活泼可爱,令蒋经国减轻了内心的烦闷,随后两人相恋,从此贫困的生活似乎有了盼头。
相爱两年后两人结婚了,
生下来一儿一女,即蒋孝文和蒋孝章
直到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和,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斯大林同意放蒋经国回国,蒋方良的人生有了重大转折。
蒋方良性格传统,决定随夫去中国,去往陌生的国度,她的内心充满了彷徨和忐忑。语言,气候,饮食,风俗,人情世故……都将是她必须面对的。
蒋方良随丈夫来到中国,决心做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孝敬公婆,性格温婉,关心孩子,体贴丈夫,得到了宋美龄以及蒋介石的认可。
当年蒋方良来华时,曾说“我从小失去了父母,现在嫁给你,以后一定会将你的父母当做亲生父母一样来孝敬”。其言语之真诚,令人动容,她也确确实实将这句话贯彻到了今后的行为中,因此得名—蒋方良。
丈夫不忠诚,生活困闷
在蒋经国不忠诚之前,蒋方良和蒋经国有过幸福的过往,两人带着爱情的结晶回到中国,初入中国的蒋方良语言不通,气候不适,除了外在环境因素,还有面对公婆的不安。
蒋方良努力克服所有的不适,她想要尽快适应大陆生活,希望练习中文的同时不打扰到婆婆,蒋经国为了让妻子开心,在文昌阁下建了一栋房子,为她找到了一个中文老师。
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蒋经国官职地位的提高,周围美女如云,蒋经国逐渐意气昂扬,志得意满。第一任不忠诚对象章亚若在蒋经国身边做文秘工作,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两人朝夕相处,蒋经国顺理成章地不忠诚了,章亚若怀孕生子,而蒋方良却毫不知情。
第二任不忠诚对象顾正秋,为了她蒋经国一度要与蒋方良分手,幸而在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强力镇压下,这件事才就此落幕。
除此之外,围绕在蒋经国身边的莺莺燕燕更是数不胜数,在蒋方良不知道的情况下更是夜夜笙歌。即使仅有的几位朋友暗示这些事情,她根本毫无办法阻止这种行为。
更别说蒋方良性格内敛,不善政务,是一个完完全全家庭主妇形象,因蒋经国持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所以蒋方良甚少插手政务,也很少与其他夫人联系,甚至极少出席各种活动;生活的无聊让蒋方良喜欢上了“打麻将”。
只因蒋经国说不喜别人说:夫人也打麻将,从此蒋方良戒掉了麻将,接着蒋方良又喜欢上了打球,一次乘坐新车去打球被蒋经国看见了,严厉指责了她的行为,自此蒋方良放弃了打球。
在这种情况下蒋方良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来自国外的她没有人脉,又游离于圈子之外,对丈夫的行踪知之甚少,甚至无力阻止。
她在丈夫背叛,生活封闭下,变得越来越沉默,郁郁寡欢。一开始无人知道她得了躁郁症,只见她漫无目的在楼上楼下走在走去,衣服首饰散乱在地,甚至全身赤裸,幸而在医生的帮助下逐渐缓解。
儿子早逝,女儿远嫁
蒋方良随着丈夫来到中国后,开始了艰难适应中国社会的历程,而阿宝姐正是她人生的导师,阿宝姐同是背井离乡,相同的感情让蒋方良和阿宝姐两人的心更加贴近,她帮助蒋方良适应中国的社会,教导她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教会她人生的道理,使她可以更为轻松地应对生活,随着蒋方良定居台,阿宝姐选择了定居大陆,两人就此分别。
1988年蒋经国病逝,随着蒋经国的离开,似乎打开了某个按钮,
其后一年长子蒋孝文因病去世,随后二子蒋孝武也不堪病魔侵扰撒手人寰,之后最小的儿子也跟随死神离去……她的女儿因恋情不被承认,从此定居国外。
种种打击之下,
蒋方良出现精神上的异常,经过诊断,她患上了躁郁症,2004年,这位“蒋夫人”受尽病痛折磨而死。
小结:
回顾蒋方良的一生,忧多乐少,她温婉宽厚性格坚韧,受年少农村生活的影响,她是所有人眼中的贤妻良母类型的代表。她的一生都在追寻丈夫的脚步,从国外回到国内,从大陆到台,即使遭遇丈夫不忠诚,她对丈夫的感情也从未变过。
命运似乎从未眷顾过她,屡遭背叛,丈夫儿子离世,母女感情淡薄,阿宝姐离开,这个坚韧的女人就此患病一身……蒋方良的长媳蒋徐乃锦在外界询问蒋方良屡遭打击后的心境时,亦曾有过一段令人动容的解说:“她内心的痛苦到什么程度,那你要再多40岁才能明白。”蒋方良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令人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