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mbti的电影
换与未卜——《星际迷航》和MBTI特质
科比亚什舰长:众所周知,福音书中有十二门徒,但是在舰队中也有十二种职业特质。
这句台词来源于2016年的电影《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其中科比亚什舰长用MBTI理论来解释了舰队中的不同职业特质。MBTI,或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主要分为四个维度:内向与外向、感觉与直觉、思考与情感、判断与知觉。这种人格测试已成为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非常受欢迎的工具,也成为现今许多电影剧本创作中用来塑造角色的手段。
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角色在行动时所表现的特质和MBTI所描述的特质十分相似。例如舰长科比亚什是一个外向、思考、判断型的INTJ,而对于他,最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解决问题和处理危机时特别的可靠。相比之下,企业号的舰长柯克则是一个外向、感觉、思考、判断型的ESTJ。他十分注重制度和规则,并巧妙地运用这些制度来促进他的决策。
在电影中还有另一个有趣的角色——斯波克。斯波克是一个内向、直觉、思考、判断型的INTP。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总是倾向于将逻辑性优先考虑,而不是情感性因素。当他和柯克一起解决科技难题时,柯克往往要求斯波克多考虑实际情况,不要只看理论,这与INTP的特质是完全相反的。
除了《星际迷航》,电影中还有一些其他关于MBTI的例子。比如1985年的冷战间谍片《利用人性》中的女主角菲比是一个内向、直觉、情感、判断型的INFJ。她与另一个主要角色格鲁夫斯的性格差距十分大,但却因为MBTI理论的解释变得更加深刻。菲比与格鲁夫斯在性格上互补,她的情感和洞察力与他的思考和直觉相得益彰,共同帮助了两人的任务。
MBTI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了解MBTI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质。这也是为何许多公司和团队在人才招聘与管理方面都会采用MBTI工具。通过理解不同人格类型之间的互动,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效应。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MBTI在现代电影、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解释角色的性格特质,或是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格,MBTI都在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