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内倾和外倾区别
MBTI是一种心理类型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其中,内倾和外倾是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们揭示了一个人的社交方式、能量来源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区别。下面,笔者将以此为主题,探讨MBTI内倾和外倾的区别。
内倾和外倾,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的心理学理论中。内倾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经验、想象和思维过程上。这些人通常较为内向,不太善于与人打交道,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较为理性和客观,喜欢思考过去和将来,对现实较为冷漠。而外倾则指个体更喜欢注重外界的事物,他们更愿意与他人合作、交往和交流。这些人的行为比较活跃,乐于社交,通常感性多于理性,注重现实,并且常常关注当前的情境。
根据MBTI测试结果,在8个心理特征中,E/I(即外倾/内倾)是区分个体心理特征的最突出特征。虽然人的个性都是复杂的,但大多数人会有一种倾向性,即偏向于内倾或外倾。通常,内倾的人相对于外倾的人更喜欢安静的环境,更注重个人思考或内省,表达感情的方式更为内敛和保守,而且通常更加压抑和独立。外倾的人则更喜欢社交活动,表达感情的方式更为直接和活泼,他们通常会通过社交活动来获取能量和自信,减少焦虑和疏解压力。
内倾类型的人在生活中通常更为谨慎,更善于思考问题的内在含义,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悲伤、孤独以及思考未来几十年内的生活。他们通常更少通过社交来获得自我价值或满足感,而会从内心得到自我的认同。由于这种个性,内倾类型的人在团队合作时通常比较适合作为独立思考者或者策略设计者。他们擅长思考和分析,有时候可能会感到不被理解,但也不会轻易做出妥协。在教育中,这种个性的人可能更喜欢阅读和独立研究,并且可能更适于在小组中工作。
相比之下,外倾类型的人更喜欢参与群体,他们相信通过与人接触来优化个人的能量表现。在生活中,这种人通常比较乐观,喜欢把自己分享给他人,为他人提供建议和指导。由于这种个性,外倾类型的人在团队中通常会拥有更强的身份感受,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见解,而且在协作中则更加乐于投入和参与。在教育中,这种个性的人可能更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和他人互动和学习。由于擅长社交,他们也比较适合从事与跨学科或交叉领域有关的工作。
总的来说,内倾和外倾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比如内倾的人更善于沉静思考,比较独立和理性,而外倾的人则更善于与人互动和协作,比较直接和感性。在职场上,相关的个性特征也会对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晋升有所影响。因此,在做职业规划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